俄乌局势进展:泽连斯基会见欧盟高官讨论能源重建 俄方称西方向乌供武无益解决问题******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综合消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9日会见欧盟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蒂默曼斯,讨论重建乌克兰能源系统等问题。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9日向媒体表示,西方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无法从原则上改变任何事情,只会延长乌克兰民众的苦难。
泽连斯基会见欧盟高官讨论能源问题
据乌克兰国家通讯社9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基辅会见欧盟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蒂默曼斯,讨论重建乌克兰能源系统及实施绿色项目等问题。
据报道,泽连斯基向蒂默曼斯介绍了乌克兰能源系统被俄罗斯袭击后的现状以及乌克兰过冬所需的援助情况。泽连斯基强调,作为重建乌克兰能源系统的一部分,乌将致力于推进绿色项目,并做好准备成为欧洲现代绿色能源枢纽之一。
报道称,双方强调了进一步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压力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能源部门。
俄方:西方向乌供武无法从原则上解决任何问题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9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当天表示,西方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无法从原则上改变任何事情,也无法阻断实现特别军事行动目标的进程。
报道称,早些时候,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谈话中表示,法国将向乌克兰提供装甲车或AMX-10RC轮式坦克。9日,在被问到对法国上述决定作何评论时,佩斯科夫向记者表示,只谈论法国的决定几乎没有意义,整个欧洲、北约和美国都已通过提供武器向乌克兰注入了数百亿美元。他强调,这些武器供应无法从原则上解决任何问题,只会“增加乌克兰民众的痛苦,延长他们的苦难”。
美英防长讨论对乌安全援助
美国国防部网站9日发表声明表示,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当天与英国国防大臣华莱士就两国国防合作通话。
声明指出,双方讨论了持续为乌克兰提供支持,包括提供安全援助等议题。声明还称,奥斯汀对英国持续向乌克兰提供援助表示赞赏。
俄媒:约100名顿巴斯乌军士兵因冻伤住院
塔斯社10日报道称,卢甘斯克武装军官马罗奇科当天向该媒体表示,近几日顿巴斯约100名乌军士兵因不同程度的冻伤从特别军事行动区被送往乌克兰医疗机构住院。
据报道,卢甘斯克地区目前气温为零下12至14摄氏度。(完)
在地名寻根之旅中窥见文化发展脉络******
■本报记者 卫中
“地名,是刻在大地上的文化基因,是铭记民族使命的坐标,是打开大好河山的钥匙。无数大大小小的地名组成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民政部推出的国家地名文化节目《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在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热播。
从一个个地名出发,《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带观众穿梭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构建起一场特别的文化之旅。延续前两季的基础思路,这一季节目在内容、赛制、技术等多个维度再度升级,为这场文化之旅增添更多趣味和意蕴。
跨越时间和空间,多维解读地名文化
“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地名是一地最为直观的符号之一,连接着一方水土的历史与当下,也浓缩着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以一个个散布在祖国各地的地名为载体,《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继续通过知识问答的形式,在时间和空间的跨越中探寻地名的“前世今生”。
江西婺源的篁岭晒秋被评为“最美中国符号”,黑龙江省双峰林场有着“夏无三日晴,冬雪漫林间”的奇景……通过“以点绘线、由线带面”的方式,节目从全国范围内选取样本,围绕观众熟悉却并不十分了解的地名,带观众“云端”打卡大美中国。从西南边陲到东南沿海,从北国风光到西北内陆,这场文化之旅的足迹遍布全国,拼出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名图鉴”。
从九子山到九华山,地名变迁的原因是李白的诗,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因素;福建永定土楼含有“永久平定之意”——这幅“中国地名图鉴”覆盖地理、饮食、人文、景观等多元领域,折射出地名的变迁轨迹,展现出地名的人文底蕴和时代风貌,更顺势带出极具地域特色的大美中国故事。
连接历史与当下,梳理地名背后的文化脉络。《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也在“古今对望”中解锁地名魅力:既有历史故事、又见时代精神,时间坐标相互交织,拓展升华了节目的立意主题。
从一个个闪亮的地名出发,节目在探究地名的由来中回溯文化脉络,也借地名透视时代发展的故事,以及人与地名之间的情感连接。节目对于地名的挖掘跳出“蜻蜓点水”的单向科普,让观众在地域、人物和故事的关系中更加深刻体悟深植其中的精神内涵。
创新视角再打开,触摸地名悠长文化脉络
作为陪伴观众多年的文化综艺IP,《中国地名大会》持续挖掘地名内里的文化精髓,为观众输出了一个个颇具新意的地名知识。第三季节目在内容、赛制、技术等呈现方式进行多维创新,透过不断打开的创作视角,吸引观众主动触摸地名所凝结的悠长文化脉络。
福建上杭地名的由来,在《诗经》中就有“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说法;在讲解三峡时,引用了李白的诗作《上三峡》:“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的节目内容观照的领域更加开放,历史、政策、艺术、疆域、民俗等填充地名故事肌理。不同人物、不同视角的解读,加深了地名之于观众的记忆点,更让其深刻感悟发生在这片土地的时代变革和文化变迁。
听着优美的歌曲《青城山下白素贞》,观众了解青城山的种种有趣小故事;看着嘉宾美滋滋品味着大闸蟹和铁棍山药,观众也收获了地名与特产美食的知识。《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的赛制让人眼前一亮,“跟着地名游中国”“闻名而动”等环节和“地名滋味题”“舆图看地名”等题型创新竞技玩法,通过打造“全感官”的题目体验,拓展地名知识的输出方式。这种新鲜的答题形式全面考验选手的应答能力,也通过“地名+”的思路更深层次探寻文化渊源。
为了营造更加别具一格的视听体验,《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还在技术创新方面重点发力。节目利用5G传输技术邀请全国网友“云出题”,实时考察选手的应变能力;“地名罗盘”这一视觉符号贯穿各个环节,让场内场外进行有效连接,打造满满的仪式感。
以地名为鉴,知来路;为地名立标,向未来。《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以“地名”为题激活传统基因、梳理历史脉络,是地名文化实现轻巧落地的一次有益探索。
(《文汇报》 2023年01月19日 第6版)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